城市交通的擁堵,一個重要原因即是人和車的相互“較勁”——行人埋怨開車的不守規矩,開車的又反過來埋怨行人亂穿馬路。事實上,我國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等相關法律對機動車和行人的路權劃分有著明確的規定,行人翻越道路隔離設施、闖紅燈等屬于違法行為;而機動車在人行橫道前未減速行駛或者未按規定禮讓行人的,也有明確的罰款和扣分標準。
但在道路資源有限的環境下,斑馬線成了強弱之間的博弈場所。行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“宣示”對道路的權利,機動車駕駛人又仰仗法律法規和鋼鐵車身掌控通行權,結果就是兩敗俱傷。為進一步確保斑馬線上行人安全,各地開始使用安防技術,監督“爭搶路權”行為。
“好神奇,媽媽,你快看,斑馬線會‘眨眼睛’。”在濱湖北路市兒童公園門口的斑馬線上,家住海虹社區的吳女士正帶著5歲的兒子到兒童公園玩耍,卻被眼前這與眾不同的斑馬線所吸引。讓他們為之驚嘆的,就是全新亮相的行人過街警示系統。
從海滄交警大隊了解到,行人過街警示系統是由太陽能地埋警示器和行人檢測器組成,地埋警示器布置于斑馬線兩側標線上,行人檢測器安裝在斑馬線兩側的高桿上。當斑馬線上有行人過街時,通過熱成像技術,行人檢測器會自動檢測并發信號給警示器,警示器收到信號后就會自動閃爍,以警示車輛禮讓行人。
“這套系統適用于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,特別是在雨天、夜間視線不佳難以識別斑馬線位置的環境下,效果更為突出。”海滄交警大隊表示,濱湖北路市兒童公園門口的斑馬線沒有紅綠燈,但該路段的人流量和車流量都較大,所以作為首批試點安裝路段,接下來,該系統將在全區適用路段進行推廣安裝。
近期,山東濟南啟用人臉識別系統,對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者進行抓拍。據濟南警方介紹,人臉識別系統主要用于抓拍闖紅燈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者,在晚上也能清晰成像。行人被“抓了現行”,闖紅燈的短視頻和放大后的頭像將直接曝光在路口的顯示屏上,呈現在公眾面前。同時,這套設備還與居民身份信息系統相連,通過人臉識別出的違法者姓名、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,也將顯示在電子屏上。
濟南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后,一個月共抓拍6200多起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違法行為。有了“黑科技”的威懾,闖紅燈的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,有一個路口每天闖紅燈的人次從逾百次降到了十幾次。
人臉識別治理闖紅燈劣習的效果,讓不少網友點贊。很多人認為,這是根治“中國式過馬路”的好辦法。與此同時,也有人質疑,這種曝光個人信息的方式,是否涉嫌泄露個人隱私?算不算法外之罰?濟南交警有關負責人說,在系統安裝之前,曾與法制部門專門研究過個人隱私問題,得出的結論是,公共利益大于個人利益,通過曝光一部分人警醒眾人,達到保障出行人員權益的目的。
城市交通的擁堵,一個重要原因即是人和車的相互“較勁”——行人埋怨開車的不守規矩,開車的又反過來埋怨行人亂穿馬路。事實上,我國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等相關法律對機動車和行人的路權劃分有著明確的規定,行人翻越道路隔離設施、闖紅燈等屬于違法行為;而機動車在人行橫道前未減速行駛或者未按規定禮讓行人的,也有明確的罰款和扣分標準。
但在道路資源有限的環境下,斑馬線成了強弱之間的博弈場所。行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“宣示”對道路的權利,機動車駕駛人又仰仗法律法規和鋼鐵車身掌控通行權,結果就是兩敗俱傷。為進一步確保斑馬線上行人安全,各地開始使用安防技術,監督“爭搶路權”行為。
“好神奇,媽媽,你快看,斑馬線會‘眨眼睛’。”在濱湖北路市兒童公園門口的斑馬線上,家住海虹社區的吳女士正帶著5歲的兒子到兒童公園玩耍,卻被眼前這與眾不同的斑馬線所吸引。讓他們為之驚嘆的,就是全新亮相的行人過街警示系統。
從海滄交警大隊了解到,行人過街警示系統是由太陽能地埋警示器和行人檢測器組成,地埋警示器布置于斑馬線兩側標線上,行人檢測器安裝在斑馬線兩側的高桿上。當斑馬線上有行人過街時,通過熱成像技術,行人檢測器會自動檢測并發信號給警示器,警示器收到信號后就會自動閃爍,以警示車輛禮讓行人。
“這套系統適用于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,特別是在雨天、夜間視線不佳難以識別斑馬線位置的環境下,效果更為突出。”海滄交警大隊表示,濱湖北路市兒童公園門口的斑馬線沒有紅綠燈,但該路段的人流量和車流量都較大,所以作為首批試點安裝路段,接下來,該系統將在全區適用路段進行推廣安裝。
近期,山東濟南啟用人臉識別系統,對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者進行抓拍。據濟南警方介紹,人臉識別系統主要用于抓拍闖紅燈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者,在晚上也能清晰成像。行人被“抓了現行”,闖紅燈的短視頻和放大后的頭像將直接曝光在路口的顯示屏上,呈現在公眾面前。同時,這套設備還與居民身份信息系統相連,通過人臉識別出的違法者姓名、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,也將顯示在電子屏上。
濟南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后,一個月共抓拍6200多起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違法行為。有了“黑科技”的威懾,闖紅燈的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,有一個路口每天闖紅燈的人次從逾百次降到了十幾次。
人臉識別治理闖紅燈劣習的效果,讓不少網友點贊。很多人認為,這是根治“中國式過馬路”的好辦法。與此同時,也有人質疑,這種曝光個人信息的方式,是否涉嫌泄露個人隱私?算不算法外之罰?濟南交警有關負責人說,在系統安裝之前,曾與法制部門專門研究過個人隱私問題,得出的結論是,公共利益大于個人利益,通過曝光一部分人警醒眾人,達到保障出行人員權益的目的。